鱼趣阁

第196章 荆州来人

“四弟,我们何时攻打张鲁?”

刘备处理完政事后火急火燎的找到张耀。

如今韩遂已死,西凉平定,得陇望蜀,蜀川已是掌中之物。

拿下蜀川便可发兵冀州,只要能打败袁绍,大汉便三兴了,这让刘备心中无比火热。

毕竟天天看那些各地的政事汇报脑子都快生锈了,刘备现在恨不得亲自去西凉亲征蜀川。

张耀看到刘备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只感觉两眼一黑。

如今有马腾的配合,若是从西凉硬拉兵马,能拉出四五万,而且大多都是轻骑,刘备的军事实力可以说再次提升了一个等级。

可上位者最忌的便是在实力膨胀的时候心态也跟着膨胀,曹操如此,刘备自然也不例外。

好在刘备比曹操多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劝。

张耀叹了口气,故作一副为难的模样,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哥不必着急,根矩和子正已经想出了治理凉州的方案,用不了一年西凉便会彻底稳定下来,蜀川又跑不了,得胜已是定局。”

“而且我们不是已经提前商量好了吗,大哥也清楚其中利害,又何必急功近利呢。”

历史上曹操拿下西凉后就没怎么管过西凉的民生,对曹操来说西凉对他最大的用处便是多了一个获取兵马的地方,这导致后面凉州领土丢失了大半。

典型的要人不要地。

张耀自然不会这么做,西凉毕竟是刚打完仗,百姓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缓冲,若是这个时候关羽再强行征调民力,各地难免会出现叛乱。

虽然这些叛乱的规模不会太大,但是积少成多,早晚会有崩盘的时候。

而且关羽也不可能一直带着大军驻守西凉,若是给西凉官员太大的压力,难免会出现官员勾结外族的情况。

张耀要的可不只是西凉的人,还有地。

虽然凉州要啥没啥,要粮产没粮产,要矿产没矿产,但对张耀来说都不是问题。

现在没资源不代表日后没资源,只是资源还未被发现罢了。

华夏大地物产丰富,就没有一块地是多余的。

“那云长是否要调回来?还是多驻扎几日?”

刘备思想挣扎了一下,尽量将自己的火热的心平和下来。

张耀想了想,如今关羽留在西凉的确没太大意义了。

“先让二哥带兵回来吧,另外马超跟子龙也一道回来,至于西凉守将……”

“让隽乂和张绣马腾带两万步骑留在西凉就行。”

张飞还在上党,兵力不是太多,界桥之战导致现在东边的压力有些大,关羽大军肯定是要回来的。

徐荣打完伊蠡就回并州了,田豫虽然能看住一时,但若是长时间没大将驻守难免会被匈奴的小股部队冲进防线劫掠。

邴原如今是西凉刺史,虽然有很大的权利,但一阶文官,张耀不是很放心,还是留个武将最好,而最好的人选只能是有能力有忠心的张合。

将张绣和马腾留在西凉也可以考验两人的忠诚和给两人一个提升的机会,张合也能压得住两人。

马超调过来单纯是因为张耀不确定这小子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毕竟历史上的马超风评可不好,颇有比肩吕布之势。

张耀打算先把马超和赵云送到幽州协助阎柔抵御袁绍。

青州的孔融…张耀也没办法,爱莫能助,北海先是被管亥祸乱,又被曹操弄走了大量人口,根本抵挡不住袁绍大军,恐怕都顶不到赵云马超到幽州。

不过袁绍也不会把孔融咋样,要么招降要么放了,孔融作为孔子后人,袁绍软禁他的可能都没有。

而颜良文丑现在已经成了关羽的左膀右臂,两人的骁勇深得关羽赏识,几乎已经绑定了,自然也一同回来。

至于甘宁和程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生1982搞渔场》《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福晋来自末世[清穿]》《渣攻改造,BE改写HE》《圣拳!》《文豪1978》《华娱调教师》《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鱼趣阁【yuquge.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臭县令朕怀孕了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HP)Forgive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朕,乃万岁!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带着美女闯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朕,剩者为王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玄天宗修行记事谍战风云录:大宋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倒拔三国我在异世界召唤大宋小农民我家娘子太体贴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最狂上门女婿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谍海无名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春枝缠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乱世种田日常我在水浒做奸商明末:边军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