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胆铜法
“马家是永平镇大户,当地豪强,此人是马家子弟。”秦东立刻道。
铅山矿场东边就是永平镇,但不是永平监所在(永平监在饶州)。
“周来。”
“末将在。”
胆铜是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喏。”
“矿主应该得到一百一十万斤,折钱二十七万贯。”
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朝廷收购了几乎所有的铜,但永平监当年就打造了一百多万缗,约一亿多个铜钱,所以很多铜都是没用掉,或用在别处了。
特别玉山煤场就在铅山矿场东北方向,距离才十几里,矿场用的,都是当地玉山的煤炭。
“包吃。”赵与芮重重点头。
秦卓点头道:“这边矿工以前都是全家一起,老老少少,如果沂王不是只要全部精壮,招工比较容易,而且老人少年和妇人,可以工钱少些。”
通常矿场老板啥事都不用操心,坐拥两成利,所以巅峰期,这里有十万多人在炼铜,老板坐享其成,吃的满满。
“其中三成交朝廷,两成交矿主,五成是矿工。”
这边炉子小,数目多,主要是以前以户为单位,家家户户都可以进来炼铜,所以炉子比较小,数目比较多,以后赵与芮要自己弄,就没必要这么多炉子,主要是提升容量。
“两贯这么多?”秦东也是不可思议,瞪大眼睛,显然这价格已经比较高。
“草民在。”
秦卓立刻看向秦东。
能赚多少钱,只能按以前的数据来估算。
现在招募仆人制度,恐怕会亏的更多。
“当然可以,以后我们增加人手,提升产量,就需要大炉。”
古代炼铜有多种方式,一直到北宋时,当地上饶人张潜(1025-1105)发明了湿法炼铜,成功的把铁炼成铜,他先是在铅山矿场盛行,后来他献给朝廷,朝廷因“用费少而收功博”,下其法于诸路,终于推广到全国,使炼铜效率大大提高。
赵与芮在京师招仆人侍女,一个月才几百文,但包吃住,其实花费也在两贯以上。
这些炉子普遍不大,以耐火石砌筑,炉径一般2-3米,高约七米,底径三米,炉内径从1米-2.6米不等。
秦卓这边如今主要就是用铁炼铜。
“我们如果包吃,老人妇人出到一二百文差不多,能干活的少年,也大概这个数,妇人和少年们,只能少吃肉,但伙食费也不低。”
江西靠近南方,但自宋辽金时代开始,四周都盛产煤炭,如后世江西高安、萍乡、丰城、玉山,都在信州周围。
秦卓向他介绍,矿场南部以铁为主,北部有少量的铁和大量的铜,东部隔了一座低山,然后再往东就是铅矿,所以这边面积非常大,矿类也多。
“秦卓。”
现在粮价保持在两贯一石,也是当年的三倍多。
“这么贵”赵与芮也脸色微变,嘴角都抽了起来。
“包吃肯定没问题,如果不包吃,矿工耗废巨大,需要吃饱,用工肯做,契约未必肯。”
“让他们重新招募,签定契约,以招募仆人方式,为我们炼铜。”
“你派人将本王这封信,送给饶州都大提点张颂。”
以前一贯收入肯做,因为没有卖身,现在契约卖身,你还不包吃,那就要考虑了。
此时北方用煤炭,南方用木炭,基本都是如此,从炼钢的质量上看,应该用木炭比较好,但木炭成本高,很多地方,也没这么多木头,如果用来炼钢,大概要一百公斤木头,才能产生一公斤钢,成本相当贵。
秦卓着带他沿着矿场转了会,面积比较大,露天的至少数千亩,还有很多矿坑是往地下去的。
赵与芮一直想要五万精壮,估计是想练兵,秦卓也有点数,但五万精壮太显眼,而且未必能招到,毕竟以前都是全家一起出动,伱只招一个,别人未必愿意。
“十万矿工们分了约七十万贯。”平均每月也就六百文左右,但当时物价低,一家三口一起在矿上,月收入可达两贯,再加上还有随同的铁矿,铅矿等可以售卖,百姓们也愿意干,所以后来随着物价提升,收铜料的价钱还是两百五十文,自然没有人愿意干了。
赵与芮想说,把煤炭炼成焦炭,用来炼钢是最好的,但想了想后,凭现在的技术恐怕很难实现,他也没时间在这里手把手的教,关键他现在不掌权,万一真的成功了,又泄露出去,可不是好事。
因为秦卓在几天前就通知停产,今天好多矿工都站在外面看着他们。
“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鱼趣阁【yuquge.com】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